近日,由解放军报社主办的《中国国防报》连续在头版头条位置聚焦江苏退役军人工作创新创优做法。10月18日刊发以《“让老兵顺心行舒心游”》为题的报道,聚焦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城市公共交通、国有景区退役军人免费全覆盖做法;10月16日刊发以《英烈之名点亮盐阜大地》为题的报道,聚焦江苏省盐城市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做法。《中国军网》《中国军号》APP同步进行转载。
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城市公共交通、国有景区退役军人免费全覆盖
“让老兵顺心行舒心游”
“没想到江苏省退役军人优待政策这么好……”中秋国庆假期,安徽阜阳籍退役军人骆瑞森到江苏旅游,所到之处,凭退役军人优待证不仅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和公交,而且可以免费游览国有景区景点。实打实的优待政策,让他尊崇感、获得感满满。据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介绍,截至今年国庆节,江苏13个设区市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工具、国有经营性景区景点,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证免费政策全覆盖。
江苏是兵员大省、驻军大省、优抚大省。近年来,该省以推进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先优待优惠工作为牵引,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、省市联动、社会参与的优待格局。今年初,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把提高优待证“含金量”,推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优待证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,免费游览国有经营性景区景点作为年度重点工作,以点突破,逐一推动,全面落实。
苏州是退役军人事务部明确的退役军人工作创新发展示范区。该市将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免费游览景区作为示范区建设重要内容,于今年3月15日,在全省率先推出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公交、旅游景点免费政策,优待范围涵盖全市公交、轨道交通线路和拙政园、虎丘、周庄等76个风景名胜。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总结推广苏州做法后,无锡、镇江、南京、徐州、常州、扬州、南通等市也相继推出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公交、旅游景区免费和优待政策。国庆节前夕,淮安市明确自10月1日起,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本人优待证,可免费乘坐淮安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工具,免费游览国有经营性景区景点。至此,全省13个设区市公共交通、国有景区景点全部实现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开放。
“政策好更要落实好。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告诉笔者,为把好事真正办好,各地多措并举抓好监督落实。南京市通过报刊电视、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及时宣传公交、文旅优待政策,提高政策知晓度;南通市设立监督服务电话,及时处理反馈诉求;徐州市通过媒体明察暗访形式,对地铁、公交和景点进行采访监督;扬州市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实地调研落实情况;盐城市将国有收费景点景区对现役军人、重点优抚对象以及退役军人免费开放工作,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分依据;镇江市邀请市、市(区)两级政风行风建设监督员、媒体记者和退役军人代表,采取明察暗访、实地体验等形式,对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。
为进一步提升优待证持证人的获得感,南通市协调辖区17家3A以上民营景区面向全国退役军人提供门票减免等优待;常州市协调9家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景区门票5折优惠;淮安市协调公交公司专门设置优待证专属语音,一声“老兵,您好”,让退役军人倍感尊崇。“对退役军人优待,只有更好没有最好。”全国爱国拥军模范、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周海斌如是说。
“让全国退役军人来江苏‘行’得顺心、‘游’得舒心,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目前正在努力推进的工作。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优抚处处长罗新文介绍,下一步,他们将拓展优待目录清单,持续健全完善优待工作机制,努力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多层次、宽领域、高质量的优惠优待服务。
128个烈士命名镇村,248处革命遗址,江苏省盐城市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——
英烈之名点亮盐阜大地
金秋十月,记者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镇四烈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烈士标识牌。标识牌上方是射阳县红色地图,下方是一段金色文字:“四烈村:原为新生乡沙中村。1947年,中共新坍区委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不幸牺牲的王文俊、黄秀芳、王玉干、陈正亚4位本地烈士,改名四烈村。”
在盐城市,这样的镇村还有很多。(程)步凤镇、(杨)学富镇、(顾)正红镇、(丘)东平村……盐阜人民将对烈士的纪念和缅怀写进路标、画入地图、刻在心底。
“1946年,盐城县曾改名为叶挺县,沿用了3年。”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介绍,纪念馆展厅挂有一幅特别的地图,详细标注盐城市128个以烈士命名镇村的位置。一个个闪亮的名字,点亮盐阜大地一座座精神高地。
盐城,我国东部一块广袤的水乡湿地,平原绵延全境,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。82年前,新四军军部在这里浴火重生,继续领导敌后抗日活动,很多新四军将士长眠于此。据统计,大革命时期以来,1.8万余名革命先烈在这里献出宝贵生命,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。
2018年,为了保护好烈士纪念设施,赓续红色血脉,盐城市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普查。结果显示,现有的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、248处革命遗址,各地重视程度不一,保护现状不容乐观。
为此,盐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制定保护方案。近年来,盐城市先后印发《关于做好以烈士命名的镇(街)、村(居)烈士墓地修缮、事迹展示等工作的通知》《关于做好全市革命遗址修缮提升工作的通知》,制定出台《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》,明确保护措施,加大保护力度。
“这项工作需要非常细致,既要照顾到烈士亲属的感受,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。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他们对以烈士命名的镇村,做到“有墓、有碑、有亭、有阵地,周边环境整洁”;对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进行普查、定位,形成名录,在显要位置设置醒目标识牌,进行简要介绍;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,及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修缮。
经过盐城市相关部门联动保护,许多红色纪念地变了模样。
10月9日,记者来到以烈士冯石华名字命名的亭湖区新兴镇石华村,村部宣传长廊引人注目,烈士标识牌十分显眼。冯石华,连云港市灌云县人,原为盐城县抗日政府一名干部,在1941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,当地政府将他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石华村。
“以前,进村的道路很难走,没有标识牌,别人也不知道我们是烈士村。如今,不仅统一立起了烈士标识牌,还修建了纪念设施,修整了周边道路,村民都因烈士名字而感到自豪。借助这张红色‘名片’,我们组建了红色爱心联谊会,建设了村民活动广场。”石华村村支书张芙英说。
“陵园新建了纪念碑、陈列馆,面积更大了,面貌焕然一新。”五条岭烈士陵园第三代守墓人卞康全向记者介绍,许多企事业单位、学校把教育课堂搬到陵园;在清明节、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盐城市出租车司机均组织爱心车队开通五条岭专线,免费接送祭扫者。
时光倒流,那些镜头触目惊心。1947年12月,华东野战军第11、12纵队在盐城伍佑、便仓一带展开盐南阻击战,消灭国民党军7000余人,俘虏3000余人。战后,周边群众为了安葬牺牲的2000余名子弟兵,就地挖出长约40米的墓沟,形成1米多高的5条长岭。从此,“五条岭”这个用烈士忠骨铸成的新高地,成为盐城群众仰之弥高的巍巍“山岳”。
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,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。国庆节前夕,来自顾正红烈士家乡滨海县正红镇的武警某部一等功臣王胜利,回乡为应征青年作报告。他说:“家乡每个人都知道顾正红、陈振东、戴秉义等烈士的名字,熟悉他们的革命事迹。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,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强军路上不懈奋斗。”据统计,2019年以来,每年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盐城籍官兵有300余名。
来源:《中国国防报》